简便运算在我们4年级学习完运算定律后,便晋升为每份试卷的常客,总有一两道简便运算是恶心到你的。简便运算作为一类培养孩子巧算、简算思维的题目,其灵活程度远超其他正常题目,单是常见的简算方法就不下20种。

所以这篇文章不是教会你一些常见的方法,而是教会你遇到简算题目时应该怎样思考,在这个基础上,想要熟练掌握简算这个知识点,还需要你不断地做练习加总结。总之一句话“熟能生巧”。

简算的方法虽然很多,很灵活,但绝大部分的简算还是遵循以下几大原则的。

 

原则1:简算一般不需要用到草稿纸

 

简便运算考察的是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,以及对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,一般不会考察很复杂的计算。

如果你在做简算过程中,遇到了很复杂的计算,甚至需要用到草稿纸,那么你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你这个思路错了,或者是你前面哪里算错了。

 

原则2:一般有括号就去掉括号,没括号就加括号

 

括号作为小学数学里面唯一能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,在出题老师的心目中就是亲儿子,跟亲儿子打好交道准没错。

 

原则3:同级运算,可以带符号搬家

 

“+”“-”是同级运算;“×”“÷”是同级运算;

12.37-3.25-1.37+2.25

式子只有“+”“-”符号,是同级运算,所以可以带数字前面的符号搬家

12.37-1.37-3.25+2.25

我们可以把-1.37搬到12.37后面,达到凑整简算的效果。

12.37-1.37-(3.25 - 2.25)

这一步运用了加括号原则,括号前面是减号,所以加了括号里面的“+”要变“-”。

一般的简算按照以上的3大原则去思考基本问题不大,不过还有一些常见的进阶方法也是需要孩子们多去练习的。

 

进阶方法1:裂项法 

 

小提示:可根据符号判断选择运用裂和还是裂差。符号相同,要裂差;符号不同,要裂和。

 

进阶方法2 数列计算

 

数列计算大多涉及求和问题,其中等差数列求和居多。等差数列求和需要掌握以下三个公式:

通项公式:末项=首项+(项数-1)×公差;

项数公式:项数=(末项-首项)÷公差+1;

求和公式:和=(首项+末项)×项数÷2;

聪明的你把方法记起来了吗?本次课堂主要学习了遇到简便运算应该怎么去思考,简便计算的方法有很多,这里只是简单的罗列了几种常用的方法,同学们记得要多做多练多总结哦~还有更多的方法等着你呢!